谓心中郁烦也;外热为躁,谓身外热躁也。少阴少血,劫汗夺血,则小便为少阴病,下利六、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。
经曰:实则谵语,虚则郑声。 小便不利,湿不能下泄也。
若蛔厥则时厥时烦,未为死候,但因此而驯至胃中,无阳则死矣。 阴湿,在里白术附子汤,在表麻黄白术汤,此阴湿在表而发黄也。
设下利脉数而渴,日久不差,虽无身热,必圊脓血,以内热伤阴故也方有执曰:脉数,与上文微热,互相发明。况咽喉不利,唾脓血,又阳邪抟阴上逆之征验,所以仲景特于阴中提出其阳,得汗出而错杂之邪尽解矣。
自宜下逐里实为急,安可复以小便利、屎定□,始可攻之常法拘哉!汪琥曰:此条病未经下而有燥屎,乃医人不易识之证。 以上之法,皆不可施,惟宜用竹叶石膏汤,于益气生津中,清热宁烦可也。
盖以人之形有厚薄,气有盛衰,藏有寒热,所受之邪,每从其人之藏气而化,故生病各异也。脉浮者,以汗解之,脉沉实者,以下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