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病,烦热无汗而渴,小便利者,大青龙汤证也;小便不利者,小青龙汤去半夏加花粉、茯苓证也。呕而支结,少阳证也,乃呕逆而微,但结于心下之偏旁,而不结于两□之间,则少阳亦尚浅也。
若是少阴热而燥干,引水之渴,小便必色赤,乃少阴燥不能生津,下焦有热也。口苦者,热蒸胆气上溢也;咽干者,热耗其津液也;目眩者,热薰眼发黑也。
若从太阳之表发汗,则津液愈竭,而胃热愈深,必更增□语;若从阳明之里下之,则阴益伤而阳无根据则散,故额汗肢冷也。注家皆释胃寒下利,不但文义不属,且与芩、连经曰:格则吐逆,格者吐逆之病名也。
然亦有不能尽该者,凡于汗下之中,留心其为大病之后,庶治复病,而不碍于大病后也。是明指温病之发,因感春风辄动内热而始发,所以阴阳脉俱浮也。
程知曰:言厥,有藏与蛔之别也。谓此少阳病是从伤寒之邪传来也。
少阳者,胆经也。若微得汗则解,解则能食,是解已彻也,可止再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