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半者,阳得阴则解也。本自汗出,本小便利,其人胃家之津液本多。
俟其经尽,则谵语自除,而身热入血室,寒热如疟而不谵语者,入柴胡证。其误吐而伤及胃气者,更当计日以辨之。
诸证全似亡阳,而不名亡阳者,外不汗出,内不吐利也。栀豉汤本为治烦躁设,又可以治虚烦,以此知阳明之虚与太阳之虚不同,阳明之烦与太阳之烦有别矣。
概言伤寒,不是专指太阳矣。治阳明发黄二法∶但头汗、小便不利、腹满者,茵陈、大黄以下之;身热、发黄与误治而致者,栀子、柏皮以清之。
心烦喜呕,呕而发热,柴胡证也。此指下后变证。
其或有之证,务要临证斟酌加减可也。泽泻、阿胶,咸先入肾,壮少阴之体;二苓、滑石,淡渗膀胱,利少阴之用。